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基于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再思考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箬横镇中学   李灵荣

  【摘要】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也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教师的课程意识要加强、教学观念要转变、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自主探索的空间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延伸课堂自主学习等方面,思考数学课堂教学实际。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课程意识  思考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而是与他主学习的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自行解决现有发展区域和最近发展区域的问题,认为教师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北师大肖川教授指出:“真正有效的学习应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惑和困难,若能及时得到教师或他人的当面指点和帮助,则能大大提高自主学习、探究的质量和效率,而数学课堂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可以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到末解决的问题上来,使上课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优化,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重视。但从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学生听”仍是主导模式,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题海”战术仍在“淹没”着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以上的实际情况,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课程意识是自主课堂实施的前提

  新课程意识是一种主体价值张扬的意识,是师生创造力彰显的意识。新课程意识中有反映教师对课程的系统的理解和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的把握与创造程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支配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等。课程与教师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课程需要经过教师才能完成从静态的文本向实施中的动态课程的转变,教师是课程价值的实现者;另一方面,课程是教师工作的依据,教师以自己对课程的独特解决“悄然”改变着课程的“预设”。 由此,教师个体要能够突破传统的课程观和传统的教学思维习惯,自觉地以新课程理念来统领自己的课程实践活动。通过与学生的对话生成新的课程。同时,教师要在一定的新课程理论引导下,能够通过与伙伴、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对话、协商,并表现为对课程理想、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深层次地解读与把握,以及教室内外行动的适时调整与选择等教师在课堂实施中主体性的实现。因此,教师要注重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设计现实中的课程。

  1、树立“生本”意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捉一只鸡,撒上一把米,摁住鸡头要鸡吃米,结果鸡只叫不吃;掰开鸡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鸡拼命挣扎不吃;他放开鸡继续演讲,一会儿,这只鸡愉快地吃起米来。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那种“摁鸡头、掰鸡嘴”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从“传道,授业,解惑”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促其全面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意志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2、摆正“辅助”意识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主宰者,他们担负的是“组织”“促进”“评估”“参与”与“脚手架”等“辅助”职责。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案,如当下课堂上比较实用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组织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确保学习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另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使学生能及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引导学生挑战困难,及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技巧方面的帮助。

  3、确立“数用”意识

  数学本源是来自于生活的,是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抽象与概括。学生的生活充满了数学问题,数学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尽可能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二、搭建交流平台是自主课堂实施的保障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数学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等都有很强的技巧性。只有在实践的情境中学习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需要合作交流,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经验和情感体验。学生只有在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自由感,才能充分地用不太贴切的语言将自己的认识、观点“显现”出来。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可以共享他人经验,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优化知识结构,教师才可能发现学生的认知情况,并帮助其进行批判、修正。

  1、留足时间,为思维成长期待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课堂时间应由教师主要使用变为学生主要使用,学生只有在拥有充分的时间之后,才能充分阅读,思考,解决问题。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当思考不出来的时候,可引导学生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讨论、交流,让学生回忆是否遇到过相似的问题,在相互启发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可与目标大致相同的其他组交流、合作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进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另外,在问题解决中留给学生反思和质疑的时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与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解题后要引导学生反思。如解方程后要反思:根的舍取;对有关二次方程的实根问题,在使用韦达定理的同时,对是否需要考虑根的判别式要质疑;在一些几何问题和涉及代数中的字母讨论,需要用分类的思想进行思辨。这样,既可以整理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学习,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思维向更深、更广的地方伸展。

  2、拓广空间,给探索创新护航

  “好学君子,自能触类而考,何必轻传。”宋代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杨辉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触类旁通,不需要所有的东西都由教师轻易传授,教师只要精讲而要给学生留有自己学习和探索的空间。现代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都有证实自己思想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探索,并动手操作。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如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实验,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来探索几何命题。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发现,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常见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和侧面积的研究等。进而改变以教代学,做到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摒弃被动接受和机械模仿,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由此,教师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地学习。

  3、关注差异,让个性特征张扬

  当今我们崇尚自主创新,就需要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由、舒展地发展。由此,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并提倡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如学生们在学习同一知识或解决某一问题时,敏感点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善于观察,有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在表达同一问题时,有的学生能有理有据的去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借助图表或借助例子,有的学生能基本说明自己的观点。同一概念或问题,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式,语言表达出来。但只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便可以了。另外,要在课堂教学中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很难实现,所以可以在课外创设数学学习的氛围,把课外活动变成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比如,教师可根据这些差异,让他们搭配成学习小组,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让他们互相交流、督促,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也可以在个别指导中,给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实践。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是相符合的。但如何进行培养,这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者可以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是完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1、周炎根,桑青松。 国内外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王光明。 数学教学效率论(理论篇)。天津:新蕾出版社,2006.

  4、郭桂容,周仕荣。 从教师课程意识看数学教师如何实施课程发展。数学教育学报,2012.

  5、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池哲萍。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法。上海教育科研,2003,6.

  7、徐世红。 当前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调查分析。现代教育科学,2005,25.

  8、黄友初。 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10,2.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加菲尔德构图在中考中的应用——记一节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课    下一篇:关注课堂教学原型,追求有效的核心价值——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高的几点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