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教导处范文

小学教导工作计划(第一学期)

所属栏目: 教导处范文  更新时间:2014-06-27 点击次数:

类别

目标

方式

内容

措施

 

课程设置及管理

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文化,整合国家课程,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继承

1.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 弘扬传统文化(诵读《三字经》、《古诗词》、《论语》《弟子规》等)。

3. 践行读书文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开齐开足课程的基础上,要加大督查力度,力求开好;加强读书课的指导以及校园文化解读,编制校园文化校本教材,包含校园文化、古诗词赏读;把班会课与校园一日常规教育相结合;传承文化,将《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篇目与品德课相融合;信息技术学科与学生博客建设相融合;以人为本,根据师生成长所需即教师个人特长和学生兴趣,鼓励自主申报和自愿选择,开设兴趣课程;践行读书文化,提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质量;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努力追求富有特色的生活及活动课程。把课堂引向社会,让课外融入社会。亲近自然。鼓励学生到学校周边各个自然景观和洪泽湖畔参观,认识自然、理解自然、融入自然;了解家乡。定期组织参观社企活动,让他们了解洪泽历史和发展,感受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参与实践。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企业、养殖场、农村进行劳动实践,让他们学习企业的生产技术、渔民的养殖技术和农民的种植技术,培养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感受劳动的欢乐与幸福,享受社会大课堂的多姿与斑斓。

强化对读书、写字、古诗、综合实践、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体美等学科课程及《大湖娃文学院》、《大湖娃艺术院》等活动课程的管理。

改善

1.整合国家课程和开发地方(校本)课程不具体,教学过程管理需完善。

2.校本课程缺少体系。

创新

开好国家课程,着力开设特色课程和活动课程,把课堂引向社会,让课外融入社会。

教学常规管理

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管理,构建开放有效而有活力的课堂。

继承

1.继续推行年级部管理,加强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资源共享,共案与个案相结合。

2. 坚持候课制度,积极倡导使用多媒体上课。坚持“课堂演练场”和点课制度。

3. 构建成长课堂,推行“自问自探教学”和“有效教学”。

抓好教师课前2分钟准备环节,组织好背古诗、做口算、英语口语等训练工作。坚持候课和使用多媒体上课,坚持“课堂演练场”和点课制度。推行“自问自探教学”和“有效教学”,努力追求富有特色的课堂文化。

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根据学生实际调控作业量,及时反馈,及时辅导。全面推行教学评价改革,加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实行等级制评价标准,提倡作业批改使用鼓励性的符号语言。充分发挥家长会、校信通和调查问卷的功能,密切关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利用校信通与学困生家长沟通一次(查开通率和沟通率),每学期要对学困生进行一次家访(查家访记录)。

扎扎实实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着力构建成长课堂。在各学科加大预习教学的研究,开展以师生“共享课堂”为主旨的“常态课展示”和“课堂演练场”以及“同备同上”和“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六认真”检查实行备课组、教导处、校长室三级管理、分周抽查与按月普查相结合,并做到有检查,有记载,有总结,有评价,有反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所有学科计划必须齐全,切实可行;做细做实教学六认真工作。加大教学常规的每日督查力度,实行每日公布制度。各科教师电教使用率不少于70%。常识课由教干分工负责,实行全程监控管理,成立综合实践及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组,活动时间为双周一下午第二、三节课。加强常态课的调研,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评、交流;共享课堂要注重过程细化管理,50岁以下教师必须人人参与打磨、试上,并以抽签的形式产生最终的执教者;活动时间:语文周二下午第二、三节课,数学周四下午第二、三节课,英语周三下午第一、二节课,计算机周二上午第一、二节,其他学科周三上午第一、二节课。加强音体美等学科的常规管理工作,培养学生具备音(乐理、识谱及歌唱)、体(队列、队形、秩序及安全)、美(图案、色彩及美感)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开展专题研究,大力推进“预习前置”的力度,据学定教,顺学而导,设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语文学科进一步开展从“怎样写”角度的研究教学,数学学科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与操作实践,英语学科要加大情境、活动教学的力度,着力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加强年级组管理,各年级组具体负责本年级组临时课务安排、期末考核、落实学校各部门工作、协调人际关系、督查年级组所开展的工作。提高教研活动质量,不断提高业务学习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各年级备课组要围绕“自主学习”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改进,活动内容要比进度提前一周,教导处随机安排校长室领导和中层教干蹲点督查,参与全过程。

加强师徒结对工作的过程考核。师徒结对活动要有计划开展成长课堂、读书交流和班级管理等相关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沙龙和读书成长研究会活动,要有成果展示,编印成册。

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办公系统,推进无纸化办公。

改善

1.加强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全力提升共性教案的可操作性。

2.常态课、随堂课、共享课堂要进一步优化,提高质量;

3. 努力构建评价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创新

做细做实教学常规管理,指导和强化学生预习,形成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特色。

充分利用校园办公系统,推进无纸化办公。

教师管理

标本兼治引领教师成长,净化思想道德素质,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美化教学行为。

继承

1.抓好校本培训;

2.研好各级课题;

3.提升科研实效。

树立“读书是最好的成长”理念,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必需,夯实文化底蕴。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类图书,并利用每周读书半日开展和学生同读活动,开展交流汇报等形式的活动,加强读书的引领、检查与考评。

搭建平台,锤炼教师。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多提供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要求教师外出听课后将学习收获及时在备课组或教研组进行反馈和交流。同时积极邀请专家和名师来校指导,为广大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引领教师务实肯干,善思会干,充分利用教师博客等资源,对工作整合,对内求效益,对外求品牌。

促引结合,加强指导。每个青年教师均要制订并切实可行的实现个人成才奋斗目标。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为骨干教师的成才搭建舞台,开展师徒结对汇报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教科与教研结合课、备课组研讨课等各类课堂展示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成长平台,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

抓好校本培训和教师基本功竞赛。实行评比、评聘与绩效挂钩,加强对“成长教师、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特长教师”和对“具备中、高级职称教师”的考核、评比和任用,教学上,每学年必须上一节公开课或开设一次讲座;论文上,每学年必须有一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二等奖以上奖项。

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扎实开展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和“自问自探”课题的成果推广工作,推进省、市级课题研究,着力形成一批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课题成果。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就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点进行思维碰撞,以如何构建预习状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研讨主题,落实具体操作流程,学期有成果汇报、展示;

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至少上一节校内公开课。重视教学反思,原则上,每一课都要有反思。鼓励教师申报实验班,发挥实验学校的功能。建立教师的成长电子档案袋,记录教师的成长足迹。要求教师博客每周更新,一篇为教育教学心得,一篇为学习笔记。

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办公系统,推进办公现代化。

改善

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校本教研不实在,师徒结对活动疏于过程管理,科研行为不到位,实验教学需强化。

创新

教研活动提升档次,搭建平台引领教师成长, 做好名师培养。

充分利用校园办公系统,推进办公现代化。

学生管理

多管齐下促进学生成长,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继承

1. 开展大课间活动。

2. 常规管理立体化。

3. 记录学生成长足迹。

营造和谐向上、幸福成长的校园环境,创建学习型校园。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寓教于乐,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系列活动,并纳入对年级组的考核和评比,注重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行每日督查和每周公布制度,强化写字考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在校长室指导下,具体落实校兴趣小组活动和大课间活动;

建好学生博客,完善学生成长档案袋,变纸质化为电子化、数字化,记录学生成长足迹,归类存档,发挥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激励学生成长的作用。

强化养成教育,评比“普通话形象大使”、“小绅士”和“小淑女”,树立典型,激发成长动力。

加强训练,责任到人,保证输送运动员达到上级标准,确保参赛成绩在兄弟学校中名列前三强。

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办公系统,推进办公现代化。

改善

学生社团建设缓慢,引导学生成长缺乏活力,要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力推广普通话。

创新

用活动文化引导学生成长。加强阅读、卫生、安全、爱护公物、守纪、形象等行为习惯培养; 强化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学生成长袋电子化、数字化。

活动管理

1. 有完善的节日文化。

2. 活动阵地广阔。

3. 活动效果显著。

继承

1. 践行节日文化,办好读书节和创新节。

2. 加强道德、法纪、国防、安全、环境教育。

3. 拓展少年宫教育。

注重校园文化资源地开发和利用,让校园文化留在学生心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素养。弘扬传统文化,诵读《三字经》、《古诗词》、《论语》等,增强文化底蕴,做好校园文化景点的解读内化;注重实效,多管齐下,真正发挥“读书半日”和“四个节”的功效,为学生一生幸福成长夯实基础;注重读书习惯和兴趣地培养,渗透在每一天,要超越课堂,让师生真正享受读书。

成立《大湖娃文学院》、《大湖娃艺术院》、《大湖娃科学院》及《小小数学家俱乐部(中高年级)》等相关学生社团,落实具体活动方案,提高各种活动的质量,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并做好活动后的反思。

营造课余文化(每周一歌,每周一片)。

成立大湖娃校园电视台,按月展播,规范行为促成长,展示自我塑风采。

落实学科竞赛活动内容,语文:拼音、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文;数学:口算、计算、运用;英语:四会单词;其他学科结合创新节选择因地制宜的竞赛内容。

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系列活动,注重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强化读书、写字考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提高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质量,实行体育教师蹲点年级组督查打分的制度,每学期或分月按年级要举行广播操比赛;眼保健操要加大督查力度,严格控制近视率,对各班爱眼工作要加以考核;有序开展大课间活动,由班主任负责、体育任课教师指导,每班学生至少学会5种体育游戏,并抓好大课间游戏活动和健康安全教育;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举行小型多样单项竞赛和游戏活动;加强学生体育运动训练,责任到人,确保学生运动水平在县市比赛中名列前茅。做好迎接县教育艺术节和校庆各项准备工作。

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办公系统,推进办公现代化。

改善

 

 

加强体卫艺工作管理,整顿课间活动秩序,组织好大课间活动,让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创新

校外教育系列化、专题化、实践化,成立学生社团,营造课余文化, 加强读书日自读、赏读、评读;体卫艺工作再创新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教务工作计划21    下一篇:小学教研工作计划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