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八年级作文 > 读后感作文

民族复兴中国梦读后感

所属栏目: 读后感作文  更新时间:02-12 点击次数:
文章
来源 初中 教
师网 w w w.9 1 0
w.Ne t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读《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有感在神圣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居民是龙的传人,那就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伟大的祖国饱经风雨,在漫漫的历史之路上,受过侮辱、欺凌、迫害。如今,祖国已伤痕累累,这时,它需要谁?那便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顶梁柱!只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使祖国真正变得国富民强,那便是对祖国的报答。有首歌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看那一条万里长城在云中穿梭,看那青藏高原比天还辽阔……每每哼起这一首歌,我的心里是多么自豪呀!我骄傲我是龙的传人,我自豪我身体里流的是长江黄河之水,我的祖国,整整960平方千米,它拥有美丽的风景,古老的历史,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兄弟姐妹!可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中国那段艰苦的日子,被其他国家欺负的日子。我虽没有经历过,但历史却深深刺痛了我的每一根神经。于是,通过看《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书,我郑重地决定了:我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不能让祖国落后,为国强而强,让它屹立于世界!让我们一起呐喊:“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用我们的力量让这条东方的巨龙在沉睡中苏醒过来,腾飞于世界!”书中最令我振奋的是那一个个故事,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复兴中华的使命之重大,但如果像数学那样化简的话,就会变成几步,简称“复兴中华三步曲”。第一曲:了解祖国历史,理清复兴道路祖国的岁月长河淌过浸透血泪和屈辱的近代史,历史的渺渺尘烟,掩盖不住世纪的风雨。近半个世纪的求索与攀爬,沧桑印证着我们前进的步伐。那段艰苦的岁月已渐行渐远。祖国的文化多姿多彩,漫长的丝绸之路,清明上河图、核舟微雕、华岩三圣他们无疑不把我们中国祖先的高超艺术工艺和高深智慧显示了出来,还有既美观坚固还独一无二的赵州桥;陶制艺术的奇迹--栩栩如生,精妙绝伦的秦兵马俑,每每看到他们,似乎又联想起了秦代巧匠的智慧与高超的技术,把秦代士兵的样貌,身材,神态都雕刻的逼真无比,可真是巧夺天工呀;还有代表秦代采矿与炼制技术的经典之作:秦朝兵器、车马器,他们在中国和世界古代科技史上不是为重要的发明创造,也是只此一个,别无其他。现在的中国似乎走上了正轨,走进了和平,它的科技已飞黄腾达:在众多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在茫茫宇宙中唱起了《东方红》。近年,我国渐渐走向了辉煌:神舟九号飞上了宇宙;“蛟龙号”突破海底7000米的深度;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这夜,我们怀揣着一份激动,一份自豪,一份喜悦而哭了,但流下的是幸福的泪水;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用成功证明了我们中国的进步……这些,让全世界的叹为观止,中国用自己的成功向世人传播文明,令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我们自豪于中国的成功,我们骄傲于中国腾飞的喜悦!复兴中华是为了祖国的明天,用我们的汗水换来祖国明天的灿烂彩虹!为复兴中华而努力,这便是我们的目标!……(这里省略两步,可以自己写,因为这是我参赛作品,一等奖)结尾:现在,我知道了如何复兴中华,并愿在国旗下宣誓:我愿成为肩负起复兴中华的使命的一份子,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并时时以:“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为目标,让国屹立于世,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复兴中华,从我做起!(结尾二:《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我的梦不仅仅是梦,更是建立在对祖国的爱之上的!看古今中外,无论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那一个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无不是为了梦想奋斗努力!国家的富强来源于梦想,来源于一个民族的民魂梦想;民魂的强大来源于千千万万个族人的梦源!天地苍茫,华夏儿女共系一心;沧海桑田,炎黄子孙永不低头;历史变迁,中华少年共创祖国美好明天!我的梦,也许只是一颗渺小的沙粒,但,中国梦却是由亿万梦想交织出来的,五彩缤纷的色彩混合在一起,幻出梦想的色彩!梦想为心灵插上彩色的翅膀,让心灵腾飞,冲破阻碍,飞向成功的彼岸!中国梦是一份信仰,一份铭记,一份奋斗,几经辗转,几经沉浮,时至今日,才汇聚成了一个梦,一个中国梦,一个富强梦,一个强大梦!我的梦,中国梦,今是梦想,明是成功!让我们共乘梦想号,为祖国富强而努力!)

初二:2086166672

文章
来源 初中 教
师网 w w w.9 1 0
w.Ne t
上一篇:人性的光辉    下一篇:《爱的教育》读后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