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三品三悟”古诗教学模式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1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模式理论依据及建构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还附有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古诗欣赏领域,还将古诗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古诗教学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要想让学生真正的主动地学诗并明其意、入其境,真的是件很难的事情。为此我和同事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构建了“三品三悟”古诗教学模式。即:品字词悟诗意、品画面悟诗境、品写法悟诗情。“品”的方法以读为主,贯穿始终,以看、想、说等为辅。贯穿于每个主要环节中。“品字词、品画面、品写法”既是学习古诗的手段,又是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悟诗意、悟诗境、悟诗情”既是学习古诗的目的,又是古诗的灵魂所在。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通过“品”将基础知识内化,又要引领学生通过“悟”受到古诗的熏陶。(此模式适用于四至六年级学生。)

  二、操作程序

  下面我结合《望洞庭》的教学简单介绍一下此模式的操作程序:

  1、品字词悟诗意

  古诗的语言精炼含蓄,但不是所有的字词都那么难懂,所以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通过读找到重点字词,结合插图、注释思考字义,最后将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如《望洞庭》中的“望” 在教学中采取“古字切入,据形索义”;“两相和”与“镜未磨”采取“读中理解、读中品味”等对字词义达到准确的理解,进而提高到对诗句的准确理解,这既遵循了汉语与汉字间的关系规律,又克服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片面性。

  2、品画面悟诗境

  每一首古诗都是诗人用泉涌一般的激情浇灌而成的,都是意境深远。诗中的意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这种意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学生想真正进入到诗境中只有亲身体会到才能有所悟。所以,在此环节中教师只是点拨、引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画面、观察画面,进入诗的意境。在教学《望洞庭》一课时多次引导学生读画面、看画面、想画面,感受画面情景,学生思维由抽象的想象过渡到直观的感受,再逐渐的在头脑中形成清晰地画面,演变出一幅幅流动的山水画。从而引领学生进入洞庭的朦胧、柔美、迷人的美景中。

  3、品写法悟诗情

  每首古诗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而诗人的这种情感往往通过巧妙地写法与自然的景融合在一起。诗人刘禹锡就是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不但突出事物特征,而且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同时也把自己的心境之和与水月之和、山水之和自然地融为一体。所以,在感悟诗人情感时,采取师生共赏:朗读诗句、回顾相似诗句,创造诗句的方法感受作者所融入的各种情感、境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导学案    下一篇: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