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规章制度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所属栏目: 学校规章制度  更新时间:2016-05-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活动课、选修课统称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我校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科学管理队伍及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多样性原则:共开设约40门课程,每班4-7门,注重学生实际,体现课程的多样性。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的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由校本课程的领导小组,教研组确定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类别)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养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新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科学竞赛来培养学生的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

  3、尽可能按正常教学班开设课程。高中年级开设走班制选修课。

  4、视课程情况,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源、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 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

  C——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

  D——教学成果评价分

  2、学生评价:(评价方式)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好”“一般”、“差”记录,其中“优秀”作为“优秀”学生评价的必要的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指导教师负责收集并于学期结束交教科处)。

  七、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统筹规划,教师自主实施,学校监督检查,教师总结反馈。

  1、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教师爱好和特长规划实施校本课程。

  2、学校对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统一制定课时计划,对任课教师、教学场地等规划设计。

  3、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科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任课教师根据课时计划,自己组织学生,准备器材等,实施课。

  6、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7、任课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对自己的教学反馈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校本课程教学。

  8、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展示课,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八、教材建设(教材)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校本教材2、自编教材;3、选编教材、4、选用优秀教材;5、拓宽现有教材。

  九、运作机制

  1、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其他校级干部

  具体负责:分管教育科研副校长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教科处主任

  成员:教科处干事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2、校本课程研究组:各教研组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校本课程的安排,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科处校本课程进行安排;

  D、教科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E、教师挖掘教材资源、编写教材

  F、校本课程教材交教科处

  2、实施阶段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

  B、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班级安排,学习人数

  C、教科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科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驶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小结;

  C、教科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微课题管理制度    下一篇:学科竞赛管理制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