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规章制度

实验中学文化理念条目与阐释

所属栏目: 学校规章制度  更新时间:2017-03-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第一章  利川民族实验中学简介

  座落于清江之源、巴人故里的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是武陵明珠利川的一朵奇葩。她位于利川市中心的胜利大道上,是一所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初级中学。

  学校创建于1981年,几经更名,2001年始为今名,虽只有30多年的办学时间,但对利川初中教育教学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利川初级中学中教师队伍强、教育质量高、科研能力过硬的市级窗口学校,是直属教育局管理的初级中学。

  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在岗教职工108人,学生207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74人,专科学历31人,高级教师17人,一级教师55人。有国家级学会会员6人,省级学会会员14人,州级学会会员25人,州级学会理事2人,州级学科带头人3人。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州级骨干教师2人。

  校园占地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多平方米,绿化面积六千多平方米。校图书室藏书一万多册,有报刊种类100余种,工具书种类390种,有60个座位的学生阅览室。

  学校硬件设施一流,有标准化的班班通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2A级档案室和塑胶操场;并先后更新、增设了校园广播系统、阅卷系统和电视网络系统。

  学校曾被国家民委、教委联合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是“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学校”,“湖北省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恩施州‘542’工程示范学校”,“恩施州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恩施州教育科普学校”,“恩施州教育科研试点窗口学校”,“恩施州管理规范学校”,“恩施州十五德育研究教育基地学校”,由于我们在各项工作中的努力,特别是在民族教育工作中的突出成绩,2009年9月被国务院表彰为“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11年被国家诗词楹联协会定为“诗词楹联基地”,并授予“先进集体”奖牌。2012年被湖北省诗词学会授予“荆楚诗词先进单位”。2013年9月被《恩施州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州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3年12月被湖北省民宗局授予“民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

  学校以“弘毅”为主题文化,以“立德 正风 强能”为校训,以“人格健全 素质全面终身发展”为育人目标,本着“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的办学策略, 确定 “提升教师,影响家长,创造适合每一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团结一心,为打造 “学生青睐、家长信赖、社会美誉”,“市内标杆、州内一流、省内知名”的精品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二章  主题文化

  弘  毅

  【定义】

  主题文化是由学校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性的核心文化要素所凝练而成,它体现了学校过去、现在和将来师生的一种共同品质、精神、信仰和价值的追求。

  【阐释】

  “弘,大也”,《尔雅》中这样解释。“弘”有弘大、胸怀宽广的意思。“毅”本义为意志坚强、果断。“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朱熹对其做注曰:“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弘而不毅,则无规则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道。” 朱熹进一步明确了为人处事中弘与毅的关系。

  利川民族实验中学选择了“弘毅”为主题文化有以下理由:首先,弘毅是利川民族实验中学发展的源泉动力,也是民中人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远见和坚韧推动学校肩扛教育使命和责任不断前行。其次,作为一所市直民族实验中学,它肩负着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肩负着利川人的热情期盼。最后,弘毅是对每个民中人的要求,民中的教师要取精用弘,开拓进取,民中的学生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第三章  校训

  立德  正风  强能

  【定义】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

  【阐释】

  利川民族实验中学选择“立德  正风  强能”为校训有以下理由:首先,立德是树立德业之意,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它要求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其次,正风是指纯正的风气。树立纯正的风气需要利川民族实验中学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要用自己的正直、执著、善良、勤劳、以身作则等品质去潜移默化学生,让学生也形成其品质,从而达到整个校园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最后,强能是精明强干之意。它要求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教师具有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地去影响学生,教化学生,塑造学生,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立德  正风  强能”的校训是民族实验中学的灵魂,是其办学理念和治校精髓的集中体现。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正在“立德  正风  强能”的校训引领下不断成长和壮大起来。

  第四章  校徽

  【定义】

  校徽是学校徽章的简称,是一个学校的标志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分辨身份、留存纪念和通过图案、文字来介绍学校的性质,同时在佩戴校徽的时候也给佩戴者在无形中增加了纪律的约束。校徽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阐释】

  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校徽整体图形是抽象的MZ,代表“民中”也代表“民族”。蓝色帆船代表学校,绿色飞龙寄寓清江;帆船载着“弘毅”乘风破浪,飞龙托起“立德  正风  强能”横世腾空,她们象征着清江河畔的利川民族实验中学犹如一颗璀璨明珠,正集三才(天、地、人)之灵气,聚七政(金、木、水、火、土、日、月)之精华,熠熠生辉。

  第五章  校风

  忠孝雅诚,知行合一

  【定义】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干部的作风、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

  【阐释】

  “忠孝雅诚”早在《四书》《五经》中就有论述, “忠”指忠贞爱国,突出政治素质要求;“孝”指孝敬父母,突出情感博爱的要求;“雅”指行志高雅,突出行为志趣的要求;“诚”指诚实守信,突出道德品质修养的要求。“忠孝雅诚”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忠孝雅诚”正是开启人性中的德性,实现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其实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利川民族实验中学选择了“忠孝雅诚、知行合一”为校风有以下理由:“忠贞爱国,孝亲敬长,行为文雅,诚实守信”,是我中华之美德。利川民族实验中学弘毅楼一楼大厅左右两侧墙上的“忠、孝、雅、诚”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瞩目。如今,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正时时刻刻滋润着师生的心田。作为国家民委表彰的先进民族学校,利川民族实验中学始终不渝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以“忠孝雅诚、知行合一”作为校风,充分利用资源,把中华传统文化与新时期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特色德育之路。

  第六章  教风

  爱岗乐教,激情高效

  【定义】

  教风,即教师风范。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

  【阐释】

  中国近代学者梁启超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生活的不二法门。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把“爱岗乐教,激情高效”作为教风,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不二法门。“爱岗乐教”是因,“激情高效”是果。“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乐教”,就是乐于教育事业。爱岗乐教,是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教师的品格。他们视校如家,视生如子。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倾力奉献,为创造学校的再辉煌,实现民中梦而兢兢业业。披朝霞进校门,携明月归家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正是这一腔热情,给课堂也给学校带来了惊人的变化。除了备教改辅查等常规环节一丝不苟外,他们还为课堂寻找生机和活力。因为课堂是教学的核心,主阵地。教学中,他们贯彻新课程理念,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勤于钻研,积极探索课堂改革,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它山之石,走改革之路。由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引领,青年教师为主流的教师队伍正激情打造高效课堂,构建适合民中特色的“四主”健康高效课堂模式。它关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启了学生心智的大门,让学生正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七章  学风

  乐学善思  厚德笃实

  【定义】

  学风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阐释】

  乐学善思,即乐于学习善于思考。乐学,善思都出自《论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指出了学习的三层境界是知 、好、 乐,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快乐中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最佳途径。又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提倡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厚德笃实,厚德,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笃实,《周易·大畜》中说“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先哲告诉我们,一方面教育者应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严谨治学,才能培育学生成才;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应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断追求、进取,使自己具有超凡济世的才能。

  利川民族实验中学选取“乐学善思,厚德笃实”作为营造良好学风的追求目标有如下理由:首先,学生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学习还要讲求方法,即“学思相结合”、“踏实做学问”,如果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失去主见。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踏实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最后,民中教师以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来滋养、包容、造福学生,是民中教师永远的追求。

  第八章  办学理念

  提升教师,影响家长,创造适合每一学生的教育

  【定义】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阐释】

  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灵魂,是办学的出发点,它能积文化底蕴、扬智慧风范。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经过三十多年的积淀和近两年的提炼,利川民族实验中学始终以“提升教师,影响家长,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作为办学的理念。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是生力军,是后起之秀。青年教师培训班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四主”健康高效课堂打造,班级先进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重任推动他们不断进步。每个民中人都代表学校的形象,他们的素质、风采和魅力不光影响一代代学生,还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家长。真正实现“学生青睐、家长信赖”的目标。每个民中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遵循着他们的兴趣、个性和特长。学校建立的学习兴趣小组、音乐合唱团、诗词吟诵队、《烛光》杂志社、女子篮球队、男子足球队等,都是他们施展才华、展现风采的舞台。

  第九章  办学策略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定义】

  办学策略就是指在办学过程中为实现办学目标而设定的计策和谋略。

  【阐释】

  在继承中创新。

  没有继承,何谈创新!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理论特色,去实现属于那个时代的理想和追求。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创造了许多灿烂的中华文化、大量经书史册、杂文稗史可以作证。现代任何一种见解,不管有意无意,几乎都可以在五千年历史河流中找到源头。今人的理论策略大多以不同方式重新组合了古人的信条。整个世界都是在继承中创新。所以,我们要继承一切优良的传统,在继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没有创新,何谈发展!谙熟过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当前实情重组、微调、变化,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符合这个时代的理论、实践特色,这就是创新。时代在变,校情在变,有些理论与实践过去行之有效,用在今日,未必能行,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过去,就全盘推翻重来。我们既要学习过去,又不能拘泥于过去,食古不化。在创新中打破藩篱、践行弘毅、大胆改革、勇往直前,取得辉煌的成绩市内标杆,州内一流,省内知名;学生青睐,家长信赖,社会美誉。这就是发展。但发展还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在发展中提升。

  没有发展,何谈提升!任何一项事业,只有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中,胸怀才会不知不觉的宽广,眼界才会不知不觉的开阔,境界才会不知不觉地提升,从而实现属于这个时代的理想和追求。民中的教育事业也不例外,我们在“弘毅”精神的指引下,正奋发图强,齐心协力地朝着我们的目标进发,实现民中最终的理想和追求提升教师,影响家长,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第十章  办学特色

  民族特色  体艺特色

  【定义】

  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发展中根据学校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发展水平、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等,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和传统,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具有明显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风貌、优良的办学特征。

  【阐释】

  创建学校特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文化的精髓、灵魂所在。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学校师生绝大多数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后裔,因此,打造民族特色学校、传承弘扬土苗民族文化,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校是播种者、是宣传者、是继承人。利川民族实验中学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民族特色和体艺特色这两个方面。

  师生共同参与的大课间活动中,那融合了土家族多种舞蹈精髓并彰显土苗儿女的自信、阳刚和率真的 “摆手舞”  ,以及被誉为“东方迪斯科”的民族舞蹈“肉连响”,一以贯之,常年不变。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周展示活动、一年一届的“弘毅杯”乒乓球争霸赛和班级篮球赛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风采与魅力。民俗风情、民族饮食、民族建筑、民族服装、民歌经典、民族传统体育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提高和传承。

  第十一章  发展目标

  市内标杆  州内一流  省内知名

  学生青睐  家长信赖  社会美誉

  【定义】

  学校发展目标是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想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也是全体师生为之奋斗的方向。

  【阐释】

  “市内标杆  州内一流  省内知名”

  利川民族实验中学的发展总目标是:市内标杆,州内一流,省内知名。所谓“标杆”也,喻指学习的榜样。“一流”也,第一等。 三国·魏·刘劭 《人物志·接识》:“故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知名”也,声名为世所知之意。“标杆、一流、知名”,是民中人追求目标的主题词。学校将从校园建设,师资水平,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等有更大的突破,力争尽快实现综合考评在市内成为标杆,在州内名列前茅,在省内跻身名校的目标。

  “学生青睐  家长信赖  社会美誉”

  这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之一,它从学生、家长、社会三个方面来对学校的教育发展进行补充说明,充分体现教育的完整性,是学校不断进步前进的源泉和动力。

  利川民族实验中学将学校发展目标之一定为“学生青睐 家长信赖 社会美誉”有以下理由:首先,学生是学校的生命和源泉,只有受到学生的喜爱或重视了,学校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为此,学校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积极践行“四主”健康高效课堂;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弘扬土苗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性。其次,家长的信任至关重要。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家长,只有家长相信学校,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为此,民中设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设立家长接待日,安排专门办公室和校领导接待家长;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及办学理念。最后,学校获得社会美好的赞誉,也是对民中人的一种激励,将会成为民中发展不竭的动力之一。

  第十二章  育人目标

  人格健全  素质全面  终身发展

  【定义】

  这是利川民族实验中学的育人目标。所谓育人目标,既是学校、教师培养学生的目标,也是学生自身培养和发展目标;既是学生在校的成长目标,也是学生终身的发展目标;既是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指导学校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思想。

  【阐释】

  利川民族实验中学从学生的个体出发,确立“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终身发展”育人目标,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一是强调育人是学校工作的根本,学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强调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实现此目标。一是利用班会课,塑造健全的人格。各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班谈时间狠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情对学生言语、行为、态度等进行训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二是打造健康高效的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大力推行课改。通过举办讲座,派教师外出学习,举办青训班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我校健康高效课堂的深入开展。这样,既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变得更健康,更高效。三是开展第二课堂,全面发展。学校狠抓民族和体艺特色教育。学校利用课外活动举办民族文艺培训,如“摆手舞”和“肉连响”,还组建了足球队、篮球队、合唱队、吟诵队、“烛光”诗社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促进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四是家校联手,齐抓共管。我校创建了家长学校,组织了多次家长会和家长进课堂听课活动,为家校互动、家长互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第十三章  励志格言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进狂沙始到金。

  【定义】

  励志格言,就是用于鼓舞,鼓励人们的话语,有积极向上的意思。

  【阐释】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原文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第17条。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的人。齐,相同。焉,兼词,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内:内心,自己。意思是“看见德行好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典型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yōng)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利川民族实验中学文化理念条目选择“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这条励志格言的理由就在于发挥榜样的作用,达到文化育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2010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大学与该校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时,有学生蘸墨写下“仰望星空”的诗句来欢迎总理,总理则挥毫相和,写下“脚踏实地”四个大字赠送给学子们。“仰望星空”是温总理曾创作的一首诗歌。其诗中透露出总理对真理、正义、自由、博爱的追求之志,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在总理的眼里,那寥廓而深邃、庄严而圣洁的星空,代表着激人奋进、令人神往的美好未来。正如总理所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而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壮丽而光辉的“星空”。   “脚踏实地”,就是要求真务实,身体力行,扎扎实实地从奠基的实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利川民族中学选取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作为有以下理由:仰望星空,无边的梦想在奔驰,作为中学生心中一定要有梦想,要让理想开花。脚踏实地,实干是前行的动力,心中只有梦想,而不去付之于行动,那么理想之花也不会顺利开放。就中学生而言,就是要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勇担大任的使命感,并将此融入到当前的学习和将来的社会实践之中去,在校园和社会这两个大熔炉里,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实实在在地做实际工作,当实干家,而不要眼高手低,每天抱着幻想度日。仰望星空,是一种追寻理想的姿态,而脚踏实地则是去实现理想必须走的路,必须经历的种种苦难。若把仰望星空比作飞机起飞的方向与力量,那么,脚踏实地就是它起飞的依托平台然而,通往星空的路并非坦途,尼采说:谁终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作为中学生更应该仰望星空,插上理想的翅膀,脚踏实地,让理想远航。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作为闻名于世的哈佛大学,培养了无数名人。那么,哈佛大学的学子到底接受了什么样的精神和理念呢?走进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二十条训言中,首当其冲的“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时学习,你将圆梦。”短短数语,引发深思,也似乎给人们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今,这条训言悬挂在校门内侧左上方,同样让无数民中学子深受感悟,成了激励民中学子奋发图强的戒律。

  谁都拥有此刻的时光,也拥有美好的理想, 但是如果心无目标,浑浑噩噩,在梦境中追寻想要拥有的一切,遗憾的是,徜徉于梦乡,再好的理想也只是幻想。所以,民中校园内悬挂的这条训言,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孩子们,如果你是真的有理想、有壮志,那你就应该尽快地从梦中醒来,趁你还年轻,多为理想的实现做点什么。学生们在学校生活的实践中逐渐明白,无论是谁,不断为自己加油充电,才是实现理想的关键要素。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合理地分配这有限的资源使之成为自己实现理想的助推器,所以,要利用时间学习,而不是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打瞌睡。这句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的话,激励着每一位渴望成功不甘平庸的民中学子,像哈佛的学生那样抓紧分秒的时间学习,并深刻地意识到流连于梦境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而及时地醒来捧起书本,才会成就自己的人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语出李白的《行路难》。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它鼓励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不要放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利川民族实验中学虽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但学校班子正是靠着这种精神的鼓舞,凭着满腔的热情﹑实干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理念,带领着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为实现“学生青睐、家长信赖,社会美誉”的学校梦想而努力奋斗着;老师们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着;学生在学习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凭着一股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斗志,在进行着痛并快乐的学习。现在的民族实验中学焕然一新,无论是教风,学风还是校风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民中人坚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换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现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进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六》。全文是: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诗的意思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恶流一样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诗人屡遭贬谪,坎坷备历,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历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诗句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予人以哲理的启示。

  在3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利川民族实验中学全体教师恪尽职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学校的发展贡献着热情和智慧。他们以开拓创新的思想理念,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沐风栉雨,艰苦创业,不懈追求,勇于超越,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学校用累累硕果谱写和演绎着跨越腾飞、发展的华彩乐章。三十多年,虽坎坷备历,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慨豪迈,以大浪淘沙的意志倾情培养学生,通过艰苦磨砺,不仅要让学生意志顽强、信念坚定、人格健全、素质全面,更要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利川民族实验中学学校文化之精髓:弘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实验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下一篇:党务公开工作制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