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规章制度

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实施指导细则

所属栏目: 学校规章制度  更新时间:2018-11-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有效教学是着眼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是教师在有限教学时间内遵循教学规律、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入贯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关于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意见》(温教研〔2011〕66号)和《乐清市中小学有效教学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乐教〔2011〕2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特制定《乐清市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实施指导细则》。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 总体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领会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教学的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熟悉本学科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学段或各年级之间教材的衔接、整册或整个模块教材的完整结构。

  第2条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按时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列出教学进度计划表,写明单元(或章节、专题)教学所需课时、起讫时间,安排好课外辅导、考试考查、综合实践等活动。计划制定要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不盲目追求教学进度。

  第3条 深度钻研教学材料。充分研读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各种练习资料),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适度拓展教材内容,力求活用教材。

  第4条 认真分析和把握学情。通过个别访谈、部分座谈、学生预习、适当测试等手段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和习惯,从学生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任教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第5条 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单元、课时教学目标设计能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为导向,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因素,真正体现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和适切性。教学目标陈述的对象应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表述力求明确、具体,便于观察、测量和评价。

  第6条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等,设计匹配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任务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进行积极、充分地学习,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7条  精心设计辅助教学手段。以教学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恰当运用教具、学具、挂图和现代信息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要避免因过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而导致的弱化文本研读、师生对话、教学生成等问题。精心设计板书,充分发挥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第8条 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不过分依赖教学参考资料,不抄袭现成教案。要在独立备课、形成初步方案的前提下广泛了解优秀教学设计,借鉴他人做法,确立最佳方案;课后要反思教学实施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再度修改教学方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乐于承担各种任务,善于吸收同行见解。

  第9条 撰写有效的教案。按章节(单元)分课时撰写教案,完整的教案编写要强化“八个有”:有课题、有教学目标、有教学媒体的应用、有教学流程安排、有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有板书设计、有作业布置、有教后反思记录。教案的呈现方式可以因课因人而异,可写详案也可写简案,可用电子教案也可用纸质教案。

  第10条  健全规范的备课制度。备课笔记必须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应注明总课时数和上课时间,要备分课时教案,杜绝统案。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必须按不同课型的要求备课,杜绝不备课上课现象的发生。要切实做好“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三级备课制度,实施“独立备课——交流说课——课堂上课——观课反思——调整设计——再次上课——再次反思”的集体磨课制度,从而有效推进备课的精细化发展。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11条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进入教室候课,调整教学心态,准备各种教学设备,了解班级情况,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第12条  运用好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学习。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有效利用挂图、投影、录音等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第13条  落实好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科学地呈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及时反馈,及时调节,查漏补缺。

  第14条 运用好教学语言。用规范的语言组织教学,语速适中,音量能让全班学生听到。语言准确简明、清晰流畅,生动幽默,充满激情。恰当运用肢体语言,发挥肢体语言的独特作用。

  第15条 营造好课堂氛围。教态亲切自然,营造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第16条 设计好教学板书。板书就是在黑板上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呈现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性的知识。好的板书应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明确的针对性、高度的概括性、清晰的条理性和周密的计划性。设计板书要做到“三要”、“三为”:“书写要规范、语言要锤炼、板面要美观”,“以生为主、以书为本、以新为上”。要提纲挈领地呈现课文内容,且书写正确、清楚。

  第17条 把握好教学节奏。教学节奏要因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不拘泥课前预设的时间安排。课堂要充分保证学生阅读、思考、探究、练习、实验等学习活动的时间,在大多数学生有充分思考和准备的前提下再组织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18条 管理好学习任务。对课堂上要求学生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要严格管理,布置时务必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与“怎么做”,活动过程中要采用巡视、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疑难问题,对未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时进行督促和指导。

  第19条 关注好学生参与。按照人人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等原则安排学生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意向,组织提问、探询、练习与反馈等学习活动,努力克服因学业成绩、家庭背景、座位、长相个性等因素造成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不均等。

  第20条 评价好学生表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采用具体、积极、灵活的评价方式,并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激励、引发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21条 关注好动态生成。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防止机械照搬教案。高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反应,敏锐地捕捉各种来自学生的生成信息,及时转化为动态的有效教学资源,对有益于提升教学效益、有益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成资源,在课堂上要予以充分的利用。

  三、作业设计与批改

  第22条  树立科学作业观。坚持作业的有效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发展性,兼顾作业的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做到“五精”、“五必”:“精编、精选、精练、精批、精评”,“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屡错必测”。

  第23条 精心设计作业。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作业,切实做到作业的适切性。对成册的作业要认真研究,慎重选择,宁少勿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作业形式力求多样化、多元化。

  第24条  合理布置作业。作业布置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考虑,且目的性明确,针对性较强。作业的题量和难度要适当,符合学生实际,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弹性”作业,既要有利于培养“尖子”,又要适当照顾后进学生。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要想过、做过,减少布置机械性抄写作业。

  第25条 认真批改作业。重视作业批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力求当天或隔天完成作业的批改,使用明确、实用的批改符号,保证批改的正确率。根据作业及学生的实际,灵活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做到“有做必批”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对个别学生作业中出现特殊错误的,倡导有针对性的面批。

  第26条  做好错题记录。在认真、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的同时,要重视做好学生错题的记录,建立学生错题册,及时分析学生出现错题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原因,研究学生错题的纠错策略,及时进行纠错指导。

  第27条 有效讲评作业。对作业情况及时进行讲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讲评作业时,一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二要突显问题解决的过程,引导学生真正感悟解题的思路、方法与规律。对学生的作业表现要以正面评价为主,特别注重对中等或偏下学生的适时鼓励。

  四、学法指导与辅导

  第28条 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引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笔记、作业、整理复习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获得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

  第29条 注重学生的分类指导。在对学生实施课内指导与课外辅导时,要以个别辅导为主、集体辅导为辅,特别注意要进行分类指导。要对不同的群体不同学科出现的差异情况,有针对性予以方法指导。

  第30条 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教学和作业指导中,要针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要认真分析每个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缺陷,制定个别化的辅导方案,通过个别指导和同学互助等措施,激发其学习兴趣,纠正其不良学习习惯,弥补其知识与技能的缺陷。

  第31条 重视培养“尖子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特有的兴趣爱好设计并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特长。不能以单纯增加教学内容与提高教学难度为手段,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注重“尖子生”的心理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识。

  第32条 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一定数量的学科实践性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制定节假日、双休日学习与生活计划,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读书活动、学科拓展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安排,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五、教学测试与评价

  第33条 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利用课堂提问、讨论、观察、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查、考试应重点考核学科的主干知识,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并突出能力测试,充分发挥检测的反馈、调整、定向和激励功能。

  第34条 合理安排测试的频次。要正确认识教学测试的功能,严格控制各类教学测试的次数,不以考代练,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按照规定次数组织统一的综合性考试,小学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学科考试,初中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学科考试,普通高中实行模块考试。

  第35条 确保测试的命题质量。各类教学测试要规范命题,提高命题质量。提倡教师自行命题,试卷要求要与考试说明、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要求一致。命题时应注意试题的代表性和针对性,既要考虑试题的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试题设问明确,表述规范。

  第36条 注意测试试卷的难度。试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实际,体现正确的学习导向。小学阶段期末测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8~0.9,初中期中、期末测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5~0.85,普高模块测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65~0.75。试卷难度分布适宜,信度、效度较高。

  第37条 认真做好阅卷、讲评工作。要及时组织阅卷,并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诊断教与学的情况。要精心设计并上好试卷讲评课,提高讲评的实效性。试卷讲评不宜平均用力,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明确讲评的重点,不能简单地核对答案,要点拨思路,揭示方法,促进学生自悟。

  第38条 科学利用测试成绩。每次测试后要及时做好各种统计分析,要着重做好学生答题情况、试卷命题质量等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引导教师与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每学期各备课组、各科任教师要写一份所任年段(班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无论是平时测试还是期中、期末测试,都不得进行成绩排名。要改变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办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能力和习惯,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六、教学反思与研究

  第39条 重视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课、作业布置与评改、考试、课外指导等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坚持撰写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第40条 重视教师群体的教学研究。广大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学研训活动。对于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能运用研究的方式来探求最佳答案,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在研究中提升自我。同时,要积极利用教研组、备课组的平台,定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不断研究教学疑难问题,共同研讨教学课例,逐步提升校本教研层次,努力打造学校校本教研特色。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校园大合唱比赛规则    下一篇:中学财产损坏赔偿制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