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孟子二章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疏通文意,了解并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教材分析: :目标1、2 难点:目标中对第四论证的理解 教具: 预习指导: 1.自读两篇文章各2次以上,注意断句及个别字读音 2.结合注释,粗识大意 3.搜集有关子及《子》的简要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关西路军胜利的原因的论述,从而得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结论,唤起学生的共识,然后导入本课。 二、了解预习情况后,指名诵读有关注释,简介子和《子》(2)   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有“亚圣”之称。   《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子的言行、政治主、哲学主及个人修养。子的政治主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和平,反对战争。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指名二人接力诵读全文,正音后齐诵二遍,再由教师范读课文(5)   正音:“夫”,fu,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粟”,su,谷子,与“栗”区别。 2.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同桌间可交流)逐疏通文句并逐句翻译(问题一二)(10) 3.教师巡视释疑点拨,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 说明城邑之小。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国”的“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 “威天下”的“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寡助之至”的“之”动词,作“到”讲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4.指名6人串讲课文(一读一译),师生共同订正(5) 5.齐读课文(1) 三、分析课文 1.学生分 组讨论下列问题:(问题三四五)(6)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难度较大,教师可视情况作以讲解) 2.教师巡视解疑,并进行调控 3.抽样提问后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评价总结(15) 附参考答案:   1)中心论点即篇首两

 

孟子二章教案
上一篇:孟子二章教学设计    下一篇: 孟子二章教案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