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回延安》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回延安》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诗歌重在诵读。通过朗读,可以逐步由认知生字词,深化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等。可以将朗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或范读,或齐读,或分组读,或对口读,变化形式让学生反复诵读,并由浅人深进行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2、掌握比兴、拟人、夸、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感情。2、引导学生掌握比兴、拟人、夸、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二【教学过程】第一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末到了,当你踏上你离别多时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教师导语: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贵财富。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回延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11月出生峰城(今属枣庄市)。家庭出身贫农。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1942年 5月,贺敬之同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5年曾经与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从此开始发表诗歌创作。此后创作的(桂木山水歌)(三门峡歌》也成为了诗人创作艺术的高峰。这些抒情充分展示了诗人提炼生活的艺术才情,情真意切,构思精巧,音律生动。贺敬之政治抒情诗如《放声歌唱》《十年放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鉴了国外政治抒情诗歌中“楼梯式”并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对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56年兰月九日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曾〈诗刊〉编委,剧协书记处书记,党的十一大代表,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部长。代表作有(放歌集)(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

 

八年级语文下《回延安》教学设计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回延安》教案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