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第2课《回延安》第二课时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回延安》教案第二  一、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分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分安排:第一部分——男生  第二部分——女生  第三部分——教师  第四部分——全体同学  第五部分——师生共读二、总结这首诗歌的特点。  这首诗是贺敬之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请同学们找一找信天游与我们平时接触过的诗宋词、现代诗歌有哪些不同之处。可以从结构、情感、语言、修辞等各面入手分析。  (注:分析的过程中仍然要求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分析,教师补充总结。)  这首诗歌的特殊之处在以下几点:  1.两行一小节,全诗共写了33小节,66行。诗中一般一节一韵,但根据内容的需要,也一韵连用数节。如第一部分6、7节写亲人相会时,连用了“带”“来”“怀”三个韵脚。第三部分5、6节连用了“根”“”“人”三个韵脚,第7、8节又连用了“花”“拉”“话”“花”四个韵脚,渲染了欢聚时的喜庆气氛。尤其是第四部分2、3、4节连续用“镜”“中”“平”“虹”“明”“风”等韵,大大强化了赞颂延安新貌的语气,这些连韵之处,读来朗朗上口,能使人“心潮逐浪高”。  2.大量使用了比兴,而且努力使上句与下句在内容上有切近的联系。“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两句以羊羔吃奶喻战士成长,就十分亲切、自然,它不光写出了延安母亲对革命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革命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艺术形象新颖动人。再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等,这里是比,运用得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 境的作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里是兴,联想丰富,感情深切,具有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风味。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  3.擅用修辞手法。擅用夸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句。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采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情色彩。  4.运用叠字、口语,表现浓厚的地色彩。叠字的大量运用,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 色。诗中的叠字词语,有表事物的,如“树根根”“羊羔羔”等;有表数量的,如“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

 

第2课《回延安》第二课时教案
上一篇:回延安教案4    下一篇: 第2课回延安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