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26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不但没有随着时间“退流行”,还 在不同的时代发生了久远而广泛的影响。                            -----勋说红楼梦满纸荒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宝与林黛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宝和林黛为什么能够相爱相知?  他们为什么只能走向悲剧结局?  林黛进府  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红楼梦-----第三回  如今却说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下马就有件人命官司详尽案下,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        红楼梦------第四回护官符不假,白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床,来请金陵。丰年好大,珠如土金如铁。二.昆曲与京剧艺术1.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是原流行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时,经过改,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二.昆曲与京剧艺术2.京剧  乾隆时,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群争的局面。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的四大徽班先后到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朗,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四大徽班,是指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个徽剧戏班。徽剧是最初形成徽州一带的民间戏曲,后广泛流行南各省。二.昆曲与京剧艺术2.京剧  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戏”。皮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的地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京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益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同行知道,三日不练观众知道。              唱念做打 四功五法{              口、手、眼、身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26

 

上一篇: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3    下一篇: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部编教材)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