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案总:  9   学 科:  历史      年级:  八       执教人:      时 间 月 日  第     第 5 课  题第9课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认识到辛亥革 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伟大的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教 学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 学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 提问:1.“公车上书”是发生在什么时候?2.戊戌变法时当政的皇帝是哪位?(二)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 ? 2.造成什么后果?(三) 组织学生学 习和探究新课1.创建革命党(1)青少年时期的主是什么? (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 道路)(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 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 创作)(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2. 武昌起义(1)武 昌起义爆发情况 怎样?(可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面分析)A、政治——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B、思想——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C、组织——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3)如评价辛亥革命?(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5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 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    下一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