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9课《 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浏醴起义、安庆起义、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重难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识结构: 本课设置了两个子目:革命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两目之间是递进关系,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已经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均以失败告终,唯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武昌起义的枪声,振奋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分散在各地的同盟会会员以及同盟会有联系的各地革命组织亦不失时机地纷纷响应。在 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形成了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高潮。课文解读知识点一:革命士的奋斗1、浏醴起义时间:1906年冬人物:同盟会会员道一、蔡绍南 道一(1884——1906)地点:乡、浏阳、醴陵结果:失败意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起义,使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2、安庆起义时间:1907年夏人物:光复会会员徐锡麟、秋瑾 地点:安庆结果:失败3、起义时间:1907年人物:、兴地点:镇南关结果:失 败4、花岗起义时间:1911年4月人物:、 兴、声等 过程: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因众寡悬殊最终失败,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广州花岗,称作“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为“花岗起义”。 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结果:失败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知识点二: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2、主力:倾向革命的新军3、人物:武等4、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三镇取得胜利。5、名称的来历: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6、结果:10月11日,成立军政府;元洪为都督;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军政府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秋瑾的事迹秋瑾1875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十一日)生省闽县一个官宦家庭。1893年,秋瑾全家因父亲升官而迁往。三年后,秋瑾与当地人廷钧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    下一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导学案:辛亥革命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