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学习目标定位】概念理解: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2.突破: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必然与偶然)、多元视角认识评价辛亥革命;3.识读地图:《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知道武昌起义的过程;4.时空链接:理解辛亥精神与中国梦的联系。【导学案进行时】第一篇章  交锋中孕育——革命之因【请你来回顾】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抑或偶然?(16分)放眼辛亥革命前60年—定格辛亥革命前10年—驻足辛亥革命前6年 —细观辛亥革命前5个月—【请你来梳理】精读教材第42到第43页内容,填写表格(20分)起义名称时间地点领导人影响/评价【请你来分析】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群众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式,所以最后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使其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另一面,极大的鼓舞了人心,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激起更多的人投身反清斗争。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起义失败的原因与作用。(8分)第二篇章  血火中迸发——革命之路【请你来记忆】观看视频并记忆武昌起义的时间、主力、经过、结果。(14分)第三篇章  彷徨中渐进——革命之论【请你来探究】材料1.1 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1.2 1912年至1919年的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的空隙中,进一步发展的,大战结束不久,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条下去。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2.1“对多未经过帝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941年《解放日报》林伯渠材料2.2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绳《中国共产党70年》材料3.1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83天后,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勋拥戴溥仪复辟,同样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仅维持了12天就草草收

 

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学案    下一篇: 第9课辛亥革命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