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1)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经过、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和长征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的,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今天我们应怎样学习长征精神??2.过程与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小组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的。二、教学重难点1重 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背景、过程及意义;遵义会议。难  点长征的意义;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朗诵,谈感受(七律·长征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三军过后尽开颜。上面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感受长征的历程,共同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二)新课讲授一、关长征: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面军和红四面军到达与红一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为什么红军要克服如此困难去进行长征呢?二、战略转移和遵义会议1探究与分享:——长征的原因材料一 从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材料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华北进逼,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但以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材料三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恩来、德等指挥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四次“围剿”。揭示:1、红军的壮大,成了介石的心腹大患, 已经威胁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介石不顾国难,不顾民族大义,坚持反共策略,积极围剿红军。   3、毛泽东、恩来、德的正确指挥,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1)
上一篇: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    下一篇: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