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4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一、教学分析课程目标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教学目标】1.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红军长征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难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难点:遵义会议。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长征剪纸的一组图片,配合《十送红军》的音乐导入,剪纸不仅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部精美的剪纸反映的是中华民族一部雄浑壮丽的英雄史诗——长征,它是中国人民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红军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战略战役和遵义会议1.【探究】阅读教材第81—83页“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的内容,回答问题。问题1想一想: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如呢? 红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探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学生回答:博古、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教师:(展示材料) 时间国民党兵力红军兵力比例第一次(1930.11-1931.1)10万多4万多约2.5∶1第二次(1931.3-1931.5)20万3万多约7∶1第三次(1931.7-1931.9)30万3万多约10∶1第四次(1933.2-1933.3)30多万7万多约4∶1想一想: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教师强调:战争的胜败,不在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2.老师讲述: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损失惨重,血染十里溪,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这时毛泽东同,提议进军,得到大多数同的支持。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北部重镇遵义。3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4
上一篇: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18    下一篇: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