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7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型学讲教学设计授间 月 日总第   目标要求1.能说出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2.掌握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3.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学习长征的过程、遵义会议学习难点红军长征的精神教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 习 内 容导入新课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1、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全军覆没的危机。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2、什么是长征精神?其内涵是什么?结论:乐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巩固练习1.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某次战略转移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2.“群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飞扬。”这首诗是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 B.独秀 C.毛泽东 D.小平3.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4.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 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 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四渡赤水 B.过山草地 C.渡过金沙江 D.井冈山会师5.遵义会议以后,红军声东击西, 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A.四渡赤水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7
上一篇: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6    下一篇: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