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及科举制废除等史实;了解新式报刊深刻影响人们的日生活。过程与法: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社会,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2.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感。二、教学、难点: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狂人日记》的思想性。难点:如让学生感受到近代出思想家的爱国精神及好的道德品质。三、教学设计学案导案导学过程预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1.产生:19世纪 年代。2.发展(1)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剌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  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2)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3.曲折发展的原因: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4.特征(1)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  部门。(2)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  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交通(1)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发明的  、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2)道路: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式和生活式。2.社会习俗(1)表现①废陋习:  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②变礼节: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③改称谓: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  ”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④易服饰:旗袍  ⑤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2)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六七十謇面粉业轻工业火车辛亥革命先生装设问导读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是什么原因让赛毅然选择弃官?他走上了条怎样的救国道路?2.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有怎样的特征?3.从大生纱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导学案
上一篇: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案8    下一篇: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导学案(免费下载)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