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和梵高等人在近代科学、文学和艺术面取得的成就。过程与法:了解近代科学、文化面出人物的个人经历及其他们成就的影响;播放贝多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个人思想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体会近代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美术家的奋斗经历和他们探索、不断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近代科技、文化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学难点:近代科学文化产生的背景及艺术鉴赏。 三、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2,G称为万有引力数。同学们知道苹果熟了之后为什么掉地上吗,这个原因是哪位科学家探索出来的?本课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科学家 1、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米,好那地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米,就不断地跑动,是轮子不停地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研究领域: 天文学、数学、力学 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在埃德蒙·哈雷的鼓励和支持下出版1687年7月5日。该书中牛顿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使用拉单词“gravitas”(沉重)来为现今的引力(gravity)命名,并定义了万有引力定律。在这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就下历史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下一篇: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