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部编教材)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了解“经互会”建立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推广,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的基本史实;2.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3.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学目标 在普京第三次当选俄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苏联是如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又是什么原因导它解体致的?这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借鉴呢?情景导入 ⒈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⑴成立的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⑵成立时间及成员国: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⑶评价: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⒉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斯大林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位的内部改造。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7:7⒊中苏建交:1949年   1950年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⒈背景:⒉主要内容:⒊结果:⒋评价:⑴经济⑵政治①发动垦荒运动②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米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㈠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失败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⒈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 ⒉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⒊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㈠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黑白相间毁誉参半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失败⒈背景:⒉主要内容:⒊结果:⒋评价:㈡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在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 抗衡,核武器的数量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级大国。  但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㈡勃列日涅夫改革⒈背景:⒉主要内容:⑴经济上⑵政治上⒊结果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部编教材)
上一篇: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26    下一篇: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