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九年级下册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2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目标:知识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几次改革造成的影响;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及其影响;过程与法:通过对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失败的原因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和剧变原因,形成一定的历史分析归纳。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二、教学重难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三、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战后期,苏联越过国界,进入东欧,这些东欧国家的人民热烈欢迎苏军的到来。二战后,东欧国家几乎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推广到东欧国家。(二)、讲授新课: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多: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2、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⑴成立的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⑵成立时间及成员国: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⑶评价: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这个条约取消了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世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恩来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2)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49年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2
上一篇: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案    下一篇: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