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2)课件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第二1.体会本文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2.体会作者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学习目标文本是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强盗行径,是不尊重人类文明,非人道主义行为。回顾旧知【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 1. 雨果主要运用怎样的修辞来叙述英法联军的行为?赏析手法2.请从文中找出作者运用反语的例子,说说其含义和作用。示例:1.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干得“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讽刺和愤慨。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个句子运用反语,句末连用感叹号,模拟强盗的口吻,写出掠夺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饱含着作者尖锐的嘲讽意味,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正义感。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按照理,文明人应该有文明的样子,但是自称文明人的英法两国却对中国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动——侵略,对圆明园这个人类文明的典范进行了最不文明的行径——劫掠和焚毁,这里是作者用讽刺辛辣的语言道出了英法侵略者野蛮、无耻的实质。以“赞誉”一词作结,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具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远征中国之举的态度——强烈谴责,立场非鲜明。同时,也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人道的伟大品格,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胸怀博大。4.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3.作者围绕“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国家、政府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  1.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知的主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否不够“爱国”?对此,谈谈你的看法。评价作者  作者并非不爱国。  其一,在文中,作者说“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  其二,作者敢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

 

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2)课件
上一篇: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12    下一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