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18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积累词语,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3.体会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辨别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4.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视人类文明成果,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2.学习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体会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难点:1.体会作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的语言。【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大肆劫掠之后将之放火焚毁。参与了这次暴行的法军上尉巴特勒在劫掠圆明园之后给大文豪雨果写信,征求他对所谓“远征中国”的看法。雨果对这件事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听一听这位文学大师发自人类知的公正的声音。(板书课题)二、展示预习成果,梳理知识(预习)学习务:结合预习提示,梳理知识。1.生字词。(1)订正字音恍若(huǎnɡ)  缀满(zhuì)   绸缎(chóu duàn)琉璃(liú li)  珐琅(fà lánɡ) 鹭(lù)惊骇(hài)   晨曦(xī)    瞥见(piē)洗劫(jié)    箱箧(qiè)   掠夺(lüè)(2)词语释义征求:用书面或口头询问的式访求。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惊骇:惊慌害怕。2.作家作品及背景。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过60年。他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巴圣母院》《九三年》,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位海淀附近,始建清48年(1709)。这座花园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的有名风景。园内还藏着多无价的宝,罕见的图书,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18
上一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第一课时    下一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