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学案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九 年级  上 语文 导学案本 习惯养成: 举一反三,善总结课题: 三顾茅庐课型:  新授编号:28人: : :学习目标: 一、抓住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二、把握人物形象 三、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知识点链接:1.文学识  (1)作者简介(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又号溪、圃,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祖籍铁岭,生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2)背景链接“姥姥进大观园”是活跃在人们口头的俗语。凡读过《红楼梦》,没有不知道大观园的。它“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的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真不愧“园应锡大观名”。现存的 写作的前八十回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基本上是以大观园作为背景的。它是全书主要人物活跃的舞台,重要情节 展开的场景,而人物的思想性 格也在它的衬托下得到充分的表现。如果说《红楼梦》展现了以府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经历的兴衰,那么大观园本身就是个有力的见证,它是《红楼梦》整个艺术构思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所着意创造的一个焕发出特殊光彩的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形象。我们今天从现实主义创作角度来考察,它也是构成“典型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生难字词(1)字音蓼溆(  )  撮弄(  )  发怔(  )  岔气( )   促狭(  )  筵席(  )(2)词义【 调停】安排处理。【撮弄】戏弄。     【岔气】指呼吸时两肋觉得不服或疼痛。【发怔】发呆。【促狭】爱捉弄人,钻。 引:目标教学  (一)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本文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姥姥。第二部分:写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及感慨。(二)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1.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 笑”剧是谁导演的?明确: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姐、鸳鸯导演的。 2.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明确:她们觉得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是就拿姥姥来开涮,取笑。 3.这场笑剧背后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这场“笑”剧的背后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 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姥姥的眼睛映射出府“门酒肉臭”的景象,对 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三)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1.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

 

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学案
上一篇: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第二课时教案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刘姥姥进大观园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