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朝》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朝》【学习目标】①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②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的历史背景。③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和影响。【课本知识】一、政治面:“推恩令”的实。1、背景  金缕衣出土汉代诸墓的这件金缕衣,共用2000多块片,金丝重700多克,其制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反映出诸生活骄奢淫逸。诸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地上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措①颁布“推恩令”。内容:下诏允诸除以嫡长子继承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不损寸土,就削弱了诸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抗,还对皇帝感恩戴德。②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刺史:职官,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加强皇权起着积极的作用。3、作用:中央对地的控制大大加强,巩固封建统治。二、思想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士人依附诸,四处游说,对抗朝廷。2、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建议人:仲②目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③内容:排斥和抑制其他各家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④表现:把儒学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儒士进入各级政府机构。⑤影响:儒学居主导地位,为历代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中央集权的加强,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统治长达2000多年。三、经济面:盐铁专卖1、背景:富商大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2、措:①统一铸币—五铢五铢是我国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小铜外圆内,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②盐铁官营。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平抑物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抑制商势力。3、影响: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教案
上一篇: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部编)    下一篇: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