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回延安》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内容2、《回延安》教学目标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并学习其形式。2.熟读成诵,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3.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厚谊难点1.体味渗透诗句中的作者的真挚的感情2.擅用比兴和夸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比兴的学习是本诗的难点。教学环节自主研读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踏上你离别多年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贺敬之1940年到达延安革命胜地,1946年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1956年,诗人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胜地延安,此时正好是十年时间,那么,当作者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他的心情如,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二、作者作品介绍。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11月出生峄县。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5年曾经与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此后创作的《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也成了诗人创作艺术的高峰。这些抒情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提炼生活的艺术才情,情真意切,构思精巧,音律生动。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如《放声歌唱》《十年放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鉴了国外政治抒情诗歌中的“楼梯式”,并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对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独特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三、初步感知。1、自主朗读诗歌,感知诗意诗情。2、听读,读准节奏和字音。搂定(lǒu)  脑畔(pàn)  糜子(méi) 油馍(mó)3、学生初读全诗,体会诗歌的基本特点。(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2)要求学生说说:这首诗和自己以前所读的新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3)教师介绍“信天游”的基本特点。明确: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②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③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④艺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回延安》教学设计
上一篇:《回延安》教学设计    下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