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本内容
诗歌教学,应侧重在指导学生如读诗,掌握读诗的基本法,引导学生自主深入的欣赏,并在欣赏品析过程中培养。教学法:创设情境、 读研结合、 合作讨论第一一、导入新课。用一首陕北民歌入题,让同学们体会陕北民歌的高亢悠扬的曲调,引出这种歌词的特点,导入《回延安》的讲授。二、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搂定( ) 白羊肚手巾( ) 糜子( )黍类( ) 油馍( ) 气喘( )2.解释下面词语。(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言里,量词的构成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课文中另有“一口口”“几辈辈”等,都有“一……又一……”的意思。(2)糜子:一种子实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3)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4)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5)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三、作者作品介绍。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11月出生峄县。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5年曾经与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此后创作的《桂林 山水歌》《三门峡歌》也成了诗人创作艺术的高峰。这些抒情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提炼生活的艺术才情,情真意切,构思精巧,音律生动。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如《放声
[ 下载地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