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回延安导学案(会员上传)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 回延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并学习其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2.熟读成诵,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过程与法抓住关键句,学习这首诗是如恰当运用比喻、夸、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深寓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学习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并学习其形式。2.熟读成诵,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厚谊。学习难点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法指导朗读法,点拨引导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在延安学习、生活、战斗、成长,和延安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这些人后来又离开延安,奔赴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但他们并没有忘记延安,而是对延安魂牵梦绕。当他们回到延安,看到那熟悉的山山水水和热情的乡亲时,将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回延安》,感受作者对延安的挚爱深情。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贺敬之(1924- ),枣庄人,诗人、剧作家。他和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他的《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都是很有影响、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2.背景链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延安一直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中心,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抚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贺敬之就是其中一位。他1940年来到延安,1945年离开延安奔赴新的工作岗位。1956年,他从回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待,看到了延安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抒写内心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3.文体识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用来抒情,亦可叙事。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二、字词积累搂定(lǒu)  脑畔(pàn)  糜子(méi) 油馍(mó)    眼眶(kuànɡ) 登时(dēnɡ)  盏(zhǎn)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三、整体感知1.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节奏和字音,

 

回延安导学案(会员上传)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回延安导学案    下一篇: 回延安导学案(精品)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