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回延安导学案教师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___ 姓名:____ 编号:____ 主编:晋军荣 :_车亚平__课题: 《回延安》   【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读读写写中的字词2、识记作者有关情况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概括诗歌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线索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诗人出个节目,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特色的“信天游”的格式写了这首诗。2、信天游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②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③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④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比”就是用彼物比此物。“兴”就是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3、延安介绍由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而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中的延安”,从抗日战争起,延安就一直处战争的最前沿。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的大生产运动”,由国民党的封锁,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毛主席亲自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伟人在延安”,与此同时,我们的领导也不忘对下一代的培养。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踏上你离别多年的故土,看到那里的亲山、亲水、亲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写的《回延安》。贺敬之1940年到达延安革命胜地,1946年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1956年,诗人重回曾经生活战斗过的胜地延安,此时正好是十年时间,那么,当作者看到那熟悉的山水和热情的乡亲们时,他的心情如,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二、【自主学习】1、《回延安》作者      ,  代诗人,剧作家,创作过《  》。2、初读诗歌,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搂定    脑畔   糜子    油馍3、解释下列词语几回回脑畔糜子4、听录音,体会诗歌各章节的情感,抽生在小组内、班内展示,其余学生点评。三、【合作学习】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

 

回延安导学案教师版
上一篇:回延安导学案(优质)    下一篇: 第2课《回延安》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