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本内容
语文教学中,可能因为不考,教学现代诗歌时很有可能选择蜻蜓点水般带过,甚至成了一片被遗忘的角落。但现代诗歌对培养学生想象、思维,他们的审美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想借助《回延安》提出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批评指正。《回延安》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读现代诗,另外还有《社戏》《安塞腰鼓》《灯笼》三篇文本。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本单元的中心词是“民俗”,我们将带领学生了解风土人情以及传统文化习俗,欣赏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根据需要运用多种表达式的,感受作者寄予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表现力的语言。教学目标:1.领略延安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初步感受民俗的价值和意义。2.了解“信天游”的特点,赏析生动优美的语言以及多种表达式。3.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厚谊并以声传情。教学为目标2、3教学难点为目标2教学过程:听读,正字音、找意象品读,析语言、赏意境美读,悟意蕴、传情感唱读,赏艺术、探法教学过程播放【影音资源】《山丹丹花开红》(阿宝)这首民歌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演唱者的装束有特征?歌词形式有特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贺敬之的现代诗《回延安》,一起欣赏民间艺术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你会找到答案。(对这首民歌,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其艺术形式,富有地特色的装束等学生了解的不见得丰富)一、听读,正字音、找意象(朗读教学要关注层次性。初次朗读,教师指导的应该是语音,了解诗歌中的意象走进诗歌的字面意思,领略延安风土人情,初步感受地域文化,进而消除陌生感。)1.听读诗歌,正字正音。 糜子(méi) 油馍(mó) 白羊肚( dǔ) 登时(dēng)2.圈出意象,领略风物。(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情意的具体形象)宝塔山 白羊肚手巾 红腰带 红窗花 鸡毛信 糜子 油馍 二、品读,析语言、赏意境(朗读的第二层次:理解诗意的上,诵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式、结
[ 下载地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