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0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案总:      学 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执教人:      时 间年  月  日  第      第   课 题《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2.了解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通过合作探究,品味说明文准确的语言。教学通过合作探究,品味说明文准确的语言。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 学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导入:说到语言,我们首先会想到在生活中,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那么,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他会以什么样的式说话,又会说些什么呢?带着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笔触,共同聆听来自大自 然的声音。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告诉了我们些什么.2、读完文章后,大家对大自然的语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大自然的语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3、那么这篇说明文介绍了哪些有关物候的知识呢?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题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作适当的批注,完成问题。(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三、揣摩语言 ,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引导:在短时间内,同学们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说明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领悟较强;另一面,我们也要归功作者,是他有条有理地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的竺可桢先生在语言面也独具匠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跳读回答)明确:是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把这些自然现象称作是物候。《大自然的语言》就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那么,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引导:说明文是给人介绍知识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要准确、严密。1、 品味语言的准确性。哪些语句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呢?⑴古代流传下来的多农谚就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⑵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西府海棠、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以南约1度。⑴不能删掉。多 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 掉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不能一概 而论,那样不符合实际。“多”体现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0
上一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49    下一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5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