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复习纲要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内容顺序与结构顺序各是怎样的?答:本文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内容顺序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结构顺序是总——分——总。2. 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答:大自然的语言指物候现象,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 本文第一有什么作用?(1-3的作用)答:第1:生动形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地说明了:物候学研究对象是物候现象。1—3:生动形象,激发读者兴趣地引出了本文说明对象——物候和物候学。4. 什么是物候现象?什么是物候学?答:物候现象:同气候有紧密关系,可以帮助安排农事的自然现象。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5. 第4,“活的仪器”指什么?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6. 本文从哪些角度来说明物候和物候学的?答:1—3:物候、物候学的定义4—5: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意义6—10:决定物候来临的重要因素11—12: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7. 第5的作用是什么?答: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手法,具体、有说服力、准确客观、鲜明突出地说明了午后对农业的重要意义。8.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这样排列有什么作用?  答:有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它们按照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排列。9、第7,为什么在华北感到春季短促?10.第8,为什么要连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经度差异的影响?因为近海地区气温,一般人简单认为比内地温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反而比内陆寒冷。这是读者较陌生的,举两个例子,读者就确信无疑了。点拨:举例的多少,需按要求来定。11.第9,“这种现象”是指什么?12.第11,物候学的意义有哪些?1、掌握动植物的生长、成长规律,促进动植物的保护。2、通过了解动植物的变化,掌握其生存环境变化情况。3、通过了解动植物生长变化,掌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4、通过研究物候学,指导搞好农业、林业和生态建设。13.分析下列语句的作用:(1)第7,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早10天。(2)说明法举例子。如“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的盛开都比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列数字,如“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早10天。”;作比较,如“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

 

《大自然的语言》复习纲要
上一篇:《大自然的语言》复习笔记    下一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后反思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