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解读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古兆军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语言”。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中心词由“大自然”来修饰,这就让我们明白:此处所说的“语言”可不是人类的,文章要讲的是“大自然”(即自然界)的“语言”。是,这就让我疑惑: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所特有的,大自然怎会有语言?进而,好奇心也驱使我思考:若真有语言,自然界的语言是什么呢?带着渴求,走进正文。课文第一劈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使人感到突兀非凡,一时摸不透它的作用。但是,只要细心推敲句中“苏醒”一词,还是能够理解这句话讲到了春季即将来临(“立春”的“立”字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季即将来临),大地上开始万物复苏。紧接着往下读第二句“冰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第三句“再过两个月,子翩然归来。”第四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就会发现课文以浓郁的抒情笔墨描绘了花草鸟等自然现象来展现“苏醒”的内涵。继续往下读,便看到“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这句话。读完时,脑子里慢慢出现了骄阳下,各种水果慢慢长大的动画。但定睛再读,我们发现这句话的主干是“夏季是时期”。查词典,时期是(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时间的意思。结合词义,那么这句话就有了强调夏天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时间之意。让人似有所感:这像是在介绍吧。下面的第六、七句写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紧接着,第八句的后半句又展现了冬天的“风载途”。如果仅看前八句,文章开始部分只是由形象优美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风景画。我们不禁要问,这样勾勒诗情画意的四季图仅仅就是为了展现大自然景色的迷人色彩吗?若这样写下去,似乎文章就成了写景的散文了吧。接着往下读,第九句“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而复始”引起了我的注意。“年年如是,而复始”中的“是”作为指示代词,解释为“这”。“而复始”中的“”解释为“绕一圈”,“始”解释为“开始”。“年年如是,而复始”即年年像这样,绕一圈又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像这样”当然是承上而言,这里的“这”不就是我眼中作者描述的四季图吗?看来,这句话是为前面的描述做了一个总结,使我们了解到了这是带有规律性的景象。我们知道,说明就是介绍,这第九句的介绍实际告诉我,科学家竺可桢不是在写散文,而是要让我们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弄清这一点以后,再来看前八句话,我们会明白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解读
上一篇: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下一篇: 竺可桢简介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