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2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2.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3.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养成科学的思考法。教学过程第1一、导入新课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某种原因,这块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两篇科普短文。二、预习课文1.作者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域》,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出生在苏联。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1949年获博士学位。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2.正音:hái   zhě   jiénàn   sù遗骸   褶皱   劫难   追溯3.释义:褶皱:由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劫难:灾难、灾祸。致密:细致精密。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三、比较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1.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域》的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自己阅读的初步印象。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的灭绝,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2.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明确:《恐无处不有》,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是通过南极洲恐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是“恐的灭绝”,说明角度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灭绝的原因。四、比较说明思路《恐无处不有》的说明思路: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第二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2
上一篇: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1    下一篇: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部编)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