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关雎》赏析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关雎《诗经·南》【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女,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女,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女,钟鼓乐之。【注释】洲:水中陆地。窈窕:文雅娴静的样子。  :品德善。  逑:配偶。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流:采摘。寤寐:醒着睡着。  服:思念。悠:忧思的样子。  反:翻身。友:友爱、亲近。芼:择取。【赏析】《关雎》是《诗经》国风的首篇。全诗共五章,写一位男青年看中了一位采荇菜的姑娘,从倾心爱慕到刻骨相思,以致渴望与之结婚。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热烈直率,韵律和谐婉转,富民歌情味。孔子曾评论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河之洲上,其兴女配偶不乱,是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女,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士《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国风·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

 

《关雎》赏析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说课稿    下一篇: 《蒹葭》课文注释以及笔记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