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试分析《诗经.蒹葭〉的艺术特色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艺术特色 蒹葭《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面。事实的虚化 一般说来,抒情诗的创作是导发对具体事物的感触,因而在它的意境中,总可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事场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 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 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以至连他们是 男是女也无从确认。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无疑,由追寻者、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意象的空灵 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家。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在这里,由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时地、河山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蒹葭》的成功,就在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意境的整体象征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可望难即是人生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

 

试分析《诗经.蒹葭〉的艺术特色
上一篇:蒹葭阅读提示理解    下一篇: 诗经-蒹葭原文及翻译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