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法。3、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重难点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2、学习本文从正反两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法。3、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论证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学生回答) 神农氏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亲自尝试百草,发现了能攻毒祛病的中药。那么大家又知不知道关西红柿的故事呢?(学生)其实,西红柿最初因为颜色丽,人们怕有毒都不敢吃。后来还是一个叫伯特的美国人通过亲身的尝试才证明它无毒可食。我们看到,不管是神农发现中药,还是伯特证实西红柿可食,他们都是通过自己试验的。其实啊,试验的过程就是对事物进行探察的过程。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除了那一份敢冒险的气之外,是不是还告诉我们要通过对事物的探索来获取对事物的认识呢?这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那么在科学的领域到底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如果要,又怎样才能做到格物致知呢?请大家翻到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看看文章是怎样回答老师上面提出来的问题的。请大家在阅读的时候标出落的序号。2.介绍作者肇中。肇中,美籍华裔实验物理学家,祖籍省日照市。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肇中的学术思想的特点是,在科学研究中非重视实验。他认为,物理学是在实验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进展的在理论能够解释现有的实验事实,并且还能够预言可以由实验证实的新现象。他强调,没有一个理论能够驳斥实验的结果,反之,如果一个理论与实验观察的事实不符合,那么这个理论就不能存在。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速读提示及要求: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2.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本文论点。3.理清本文的思路。明确:1.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肇(zhào)  埋没(mò)  彷徨(pánɡ huánɡ)(2)掌握词义。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探察。致知:获得知识。致,达到;实现。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向去。修身:指努力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本指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地谈论。正心:心要端正。齐家: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上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精品教案    下一篇: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八下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