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6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卫东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理解一些疑难句子。2、通过自读讨论能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真正格物致知内涵, 3、能判断作者运用的论证法,深入探求作者写作意图。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实践、创新的精神。教学: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法。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安排:1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一)学生背诵平时搜集的有关实践的名言警句。1、实践必须永远建筑在坚实的理论之上。(达奇)2、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子。(陶行知)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小结:以上这些中外名人对“实践”的言论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二、导入新课(一)导语: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问题出在哪里呢?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二)作者、作品简介: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他领导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因此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是作者在被《瞭望》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三)词语 (1)生字:肇(zhào)  埋没(mò)  彷徨(páng huǎng) (2)理解词义。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本指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正心:即心要端正。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袖手旁观:比喻置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顺利,毫无挫折。三、整体感知(一)学生自读课文1-2遍,要求: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找出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本文的题目即中心论点)(二)指导学生研读课文。(1)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指导学生研读。1、提出问题(1-2):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2、分析问题(3-12):  ①(3-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阳明的格物是格己的事例,这种观点不能适用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6
上一篇: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下一篇: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公开课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