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有答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理解文章的论证法及论证思路。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肇(zhào)中  埋没(mò)    彷(páng)徨(huáng)  儒(rú)家   华裔(yì)    论(lún)语   中庸(yōng)2.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求知,得到知识。正心:端正心思。修身:就是指努力自己的品德修养。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推之四海,传之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3.作者简介肇中(1936—),美国物理学家。生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因此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讨论和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1)(1)提出问题: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2~12)分析问题:论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①(2):格物致知的出处和意义。②(3~5):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及其原因。③(6~12):实验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科学上的重要性。(3)(13)解决问题:希望对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探究。物,物体、事物。致,达到、得到。3.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4.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吗?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标题不是中心论点。5.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第一,传统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和创新精神。第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6.本文的结论是什么?希望我们这一代对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7.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法?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二)深层探究1.文本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有答案
上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师生用有答案    下一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附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