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附答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 1. 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2. 理解本文从正反两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法。 【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资料链接】  肇中(1936—),美国物理学家。生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因此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肇(  )中   埋没(  )    彷(  )徨(  )  儒(  )家    华裔(  )    论(  )语    中庸(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⑴     推究事物的道理。 ⑵     求知,得到知识。 ⑶     端正心思。 ⑷     就是指努力自己的品德修养。 ⑸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⑹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 ⑺           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3.合作探究、问题解决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⑵作者在列举事实时,采用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法,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论述角度明朝大理论家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反面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正面事例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反面事例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正面事例举例论证的好处: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某一论点,使说理充分,令人信服。此外,文章还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法,能够使说明的道理更加通俗易懂,更能达到演讲的目的。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领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两种状况的对比,让人明白实验的重要性。⑶什么叫“格物”和“致知”?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那两个面?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附答案
上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有答案    下一篇: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免费下载)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