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整体把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整体把握本文是作者一个报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作者解释“四书”中“格物”和“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与现代学术的实地探察,即实验,恰恰是一致的。但是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作者以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但实际上这是程理学的思想,而非阳明)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作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就可求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实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实验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探索过程的向导。作者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事的。接着,作者指出,“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一是中国学生大都偏重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的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不知所措。二是作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先阐明科学研究上的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应付世界环境也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物致知在科学研究上的意义。结尾提出了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整体把握
上一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含视频朗读    下一篇: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练习及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