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课文研读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庄子二则》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  1. 《北冥有鱼》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是该篇的开头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大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北冥”就是北海,古代有学者认为,之所以称之为“北冥”,是因为它“溟漠无涯”,或者居北极,距离日月极远。“鲲”本指鱼苗,而庄子却把它写成不知道有几千里大的鱼。这就是庄子文笔的奇幻之处。鱼既然如此巨大,那么北海的浩渺无涯就可想而知了。至鲲化为鸟一说,不必从科学上去计较其合理性,也不必从哲学上搜求其中玄奥的道理,还是要欣赏庄子文笔的奇幻。单看那鸟是多么巨大:其背之大就不知有几千里,振翅而飞,那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以上是对鲲外形的描述。  接下来写鸟的活动。“海运”就是海动,古人有“六月海动”的说法,说其时大风呼啸,海水腾涌,声闻数里,惊天骇地。就在这时,这巨大的鸟要从北的大海飞向南的大海,这是等的气象!接下来引用记载怪异之事的《齐谐》一书(也有人认为“齐谐”是人名),描述大由北海迁往南海的情形:大从北海迁往南海的时候,海水被击打起三千里的波浪,大乘着自下而上升腾的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迁往南海,就是凭借六月的大风。野马般奔腾的雾气,空气中飘浮的尘埃,都很细微,但都是有生物用气息吹动的。这是在解释大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就连若有若无的雾气,漂浮着的极微小的尘埃,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而背部就有几千里之大的鸟,又怎么能够不借助风力呢?  那么,大飞上九万里高空以后再向下看,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庄子的答案显然是后者。而大在九万里的高空往下看,也是这样的一番景象罢了。也就是说,九万里高空的大往下看人世,跟人往上看无限遥远的天空,正是同一种景象,人世间全都融进了一片湛蓝之中。这种奇妙的想象真令人叹为观止。  《逍遥游》一文旨在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虽然富含哲理,却一点儿也不抽象枯燥,而是将深刻的哲理寓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由这里仅仅截取的是开头的一小,不涉及后面的哲理,因此讲授时也不必涉及,在体会大形象的特点以及作者奇特的想象。事实上,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其思想固然影响深远,但对中国文化影响更广泛的则是《逍遥游》开头部分的这个大形象。比如深受《庄子》影响的白就曾作《大》,还有“大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名句;宋代女词人清照在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时,也有“九万里风正举。风休住,蓬舟吹

 

《庄子二则》课文研读
上一篇:《庄子二则》教学重点    下一篇: 出自《庄子》故事及其注解的成语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