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庄子二则》之《庄子与子游濠之上》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文学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宋国蒙(今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在政治上,庄子主“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庄子》一书中。《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晚诸子之作,莫能先也。”(2)背景材料庄子和他的好朋友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他们俩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野上散步。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子游濠之上》选自《秋水》。2.文章中心概括《庄子与子游濠之上》通过庄子与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他“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3.写作特点(1)采用对话的形式。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4.文言文知识和理解运用(1)古今异义①循其本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②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2)一词多义①之:子之知鱼之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是鱼之乐也(助词,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乐”)②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③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全石以为底(整个的)(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子相相:原意为宰相,文中指做宰相(4)重要句子翻译①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译文: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③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
上一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朗读mp3    下一篇: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