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西汉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的长期战乱,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汉高祖刘邦、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2000余年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休养生息政策。难点:休养生息政策及概念二、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便于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入手,抽丝剥茧,逐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2、不利因素:(1)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存在较大问题(2)经过只有两个月的中学历史课程学习,没有形成比较规范、有效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而且知识积累有限,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又存在着看问题重表象、轻本质等特点。三、说教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对话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四、说学法本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秦的暴政楚汉之争说教学过程一、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建立西汉,都城,即今。二、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和导致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汉高祖吸取教训。2.目的: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3.措施:(1)汉高祖刘邦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为平民,以增加;采取政策,以稳定民心,鼓励农业生产。(2)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进一步减轻和,重视废除,提倡。4.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课前预习萧条原因:秦的暴政、秦末连年的战争众卿,我烦呀唉,明白皇上的烦恼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荒凉萧条贫困众卿,我们如何解决呀兵皆罢归家”……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民。——《汉书·食货志》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轻徭薄赋名词解读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统治者不过多干预经济,通过减轻人民负担,达到保养民力、增加人口、安定生活,稳固统治的目的。休养生息修改养生息政策1、原因:“兵皆罢归家”——士兵返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轻徭薄赋政策【稳定民心,鼓励农产】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3、影响: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二、休养生息政策三讲授新课观察和思考“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中子,庶出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中国历史》汉文帝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景帝为什么以农为本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国家主要财源,另一面,土地荒芜,人民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生存,社会安定,必须以农为本(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名词解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现象),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三“文景之治”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苛刑罚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课件
上一篇:第11课西汉建立和知识点    下一篇: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课后题答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