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了“治末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2.华佗(神医):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史学——历史巨著《史记》1.作者:司马迁2.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3.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评价《史记》:(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宗教——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结合当时社会情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我国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外交往頻繁。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
上一篇: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板书设计二    下一篇: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