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说课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五峰实验中学覃艳云一、说教材《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是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的第二课,上承《北伐战争》,下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本课主要介绍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探索道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今后中国革命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是: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结合新课标的描述,让学生理解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领导武装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南昌起义,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培养结合历史材料和相关地图学习历史的能力以及讲述历史故事的能力.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等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辛,体会先烈们无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他们排除万难、不断前进的坚强意志和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要不屈不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体会井冈山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南昌起义,讲述井冈山会师的故事。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搜集和讲述,整体把握南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体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艰辛,学习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突破方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和讨论分析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教学重难点问题。四、说学情八年级学生相对来说有了一定的积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八年级历史知识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有知识和课堂获得的学习方法,分析,探究获得新知识。五、说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材料分析法、对话教学、信息技术、情境再现、课堂互动等。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学生参观我县革命遗址制作的小视频。挖掘本地区与本课相关的乡土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身临其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新课一)寻路1、背景:出示时间轴教师讲述。让学生明确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没有气馁,继续领导革命。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2、武装斗争:合作探究: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有哪些相似之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有哪些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中国共产党应该吸取哪些教训?设计意图: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学生通过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完成表格的填写,也就是完成了对知识的归纳,采用列表的方式,为学生提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线索的理解。3、文家市讲话:采用情景再现,学生表演。突出敌强我弱,结合我国的国情,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学生搜集资料,编演。由城市转向农村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观看视频归纳为什么选择井冈山?设计意图:通过扮演历史角色,深入理解为什么要放弃城市而选择农村进行革命。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进行心灵的碰撞,进而对历史做出价值评判。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搜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4、三湾改编:出示材料:材料一:在进军途中,失败的情绪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逃跑的人越来越多。赖毅回忆:“那时,逃跑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竟然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材料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秋收起义部队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新党员入党仪式,并给陈士榘、赖毅等6名新党员逐条讲解入党誓词:“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入党誓词中第一次加入了“永不叛党”四个字。小组讨论:进军井冈山途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这种困境下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毛泽东又做出了怎样的决择?设计意图:补充两则细节材料,挖掘能够深入人心的历史叙事。生生、师生在对话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自我想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感染。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二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说课课件
上一篇: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反思    下一篇: 洋务运动教学反思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