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本内容
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是如何创造的?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中国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4、中华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5、传承中华文化的态度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位,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6、文化自信的含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7、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做法?)(1)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8、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是什么?(1)特点: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内涵:﹤1﹥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2﹥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3﹥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4﹥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5﹥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6﹥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9、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10、青少年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知识拓展11、淮南文化代表:豆腐文化、寿州大鼓、寿州窑安徽文化代表:黄梅戏、宣纸、徽墨、凤阳花鼓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皮影戏、京剧物质文化遗产:长城、故宫、莫高窟12、推动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的意义(文化类节目播出的意义/XX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意义/在中国或安徽举报XX文化活动的意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1)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2)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3)有利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4)有利于提升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5)有利于推动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13、如何推动我国(省)文化繁荣发展?(怎么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1)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1)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创新性发展。(3)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言献策,同破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言行作斗争。(4)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14、为保护文化遗产提建议国家:(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力度。(2)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行为。(3)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培养文博人才。青少年/公民:(1)学习相关知识,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2)自觉保护文化遗产,不乱写乱画,并向他人
[ 下载地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