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全章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一、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过举例,理解功的定义及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引起学生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学难点:功的计算教法与学法讲授式启发式多媒体学生互助合作【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复习提问提问:力的三要素是指哪些?提问: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提问:力作用在物体上会怎样(产生什么效果?回答问题。由力的不同作用效果引出功。二、新课引入举例:推桌子:小明和小聪分别用力推动桌子,小明虽费了力气,但桌子没有移动,小聪用力将桌子推走了。由这些例子给出功的定义。区分不同情况理解。让物理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三、新课展开1.力学中功的含义我们常说的功是有“成效”的意思,但在物理学中它还有特殊的含义。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显然力做功有两个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二是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S)举例:⑴举重运动员向上举杠铃,作用在杠铃上的力是向上的,并且杠铃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我们说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⑵直升机向上拉动铁塔,对铁塔有一个向上的拉力,铁塔在这个拉力的作用下,沿拉力方向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飞机对铁塔做了功。通过实例剖析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判断物体是否做功举多个例子,要求学生判断是否做功。例如:⑴女孩把一箱报纸搬起来学生答:做了,因为女孩对报纸有一个向上的推力,报纸在这个推力作用下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通过实例使学生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小女孩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前进学生答:没有做功。小女孩对水桶施加向上的力,而水桶在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⑶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有没有做功?学生答:没有做功。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移动距离。⑷踢出去的足球,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学生答:没有做功。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运动一定的距离,并非是受到力的作用。要求学生举例,可将学生举的例子写在黑板上。学生举例。进行分析。教师注意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即劳而无功。(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即垂直无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3)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即不劳无功教师要注意同学们的回答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弥补关于惯性的知识。教师小结:从以上例子,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力学中功的含义,即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做了功。3.功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力做功的两个条件,那怎样来计算功呢?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即: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用W表示功,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Fs。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位是米(m),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J)。1焦=1牛·米。几点说明:①使用W=Fs,要注意单位的统一。②做功的多少只由W=Fs决定,跟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运动无关。③知道1焦的物理意义,知道1焦的大小。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例题:P64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追问:此题中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做了功?对什么物体做功?重力做了功没有?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概念,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大家完成课后练习,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功的意义,学会功的计算。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板书】第一节功1.功的定义: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2.功的计算: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全章教学设计
上一篇:第11章功和机械能复习课教案    下一篇: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二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