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本内容
试题一:定滑轮的使用特点1、(2014卢湾二模)小亮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相同的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根据要求填写相关内容.①由图的研究过程可知:小亮正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时,与的关系.②由图的研究过程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2、(2004上海中考)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a)、(b)两图可知:比较(b)、(c)、(d)三图可知:.某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器材,用实验研究某个物理问题.实验过程以及可以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他每次都是匀速提起钩码).根据图中得到的信息,你认为该同学在研究这一物理问题.比较图中(a)、(b)、(c)三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试题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3、某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不计滑轮的重力),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比较A、B两图可知:(2)比较B、C两图可知:.某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甲、乙、丙(G甲>G乙>G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是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比较图(a)与(b)两图可得:2)比较图(b)与(c)与(d)三图可得4、(2007长宁区二模)某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过程,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已知动滑轮的重为0.2N,(1)比较(a)、(b)两可知:(2)比较(b)、(c)、(d)三可知:.5、(松江三模)小丽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所用的钩码每个重0.5牛.她利用动滑轮将钩码缓慢提升,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1)分析比较图(a)、(b)、(c)可知:(2)分析比较图(b)、(d)、(e)可知:试题三:杠杆及综合题型6、(2010?奉贤区二模)某小组同学研究杠杆的使用特点时,所用的器材有带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的支点.在杠杆P点上挂三个相同的钩码,先后四次用弹簧测力计在Q位置沿不同方向向下拉提起重物,如图A、B、C、D所示,每次都能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若以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为阻力F2,“动力的方向”用QR连线跟测力计拉力方向的夹角θ表示,且0°<θ≤90°.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结论.(1)分析比较图(A)或(B)或(C)或(D)的操作和测量结果,可得到的初步结论:(2)分析比较图(A)和(B)和(C)和(D)的动力F1与动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可得到的初步结论:7、(2011?奉贤区二模)在简单机械中,把有倾斜的坡面称为斜面,它便于把重物推上某一高处.小明同学在某次课外活动课上设想研究斜面的使用特点.他先用弹簧测力计把重为G的物体缓慢提起h高度,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情况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把该物体沿着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拉到h高度,测力计的示数情况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比较图(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知:(2)比较图(b)与(c)与(d)三图可知:8、(2010?卢湾区二模)某小组同学研究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分别位于支点两侧的直杠杆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已调平衡的直杠杆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如图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
[ 下载地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