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物理 > 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三节机械效率课时数: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第三节内容,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功各种简单机械的内容,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实际应用。教学对象分析:本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物理有近一年的时间,储备了一定量的物理基本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践方法和能力,大部分同学能够适应课堂的基本要求。但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还比较缺乏,实验设计能力及观察能力有待提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定义,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2、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理解机械效率总小于1;3、掌握机械效率的表达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生讨论和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机械效率η<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滑轮、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学具:滑轮组、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1、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的特点:可以省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4、使用滑轮组所需的拉力:拉力移动的距离S=nh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根据教师的提问,回忆并回答问题。巩固旧知识,为本节课内容为铺垫。二、导入新课1、学习的效率。工作的效率。3、利用机械完成某项工作,会涉及到效率问题,我们称之为机械效率。从语文角度解释什么是效率,提问:什么是学习效率?接着提问:什么是工作效率?引导进入本节主题思考后回答依次类推,得出工作效率。聆听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逐步引出物理学中的机械效率。三、有用功和额外功1、P85演示实验结论:(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自主阅读:P85倒数第二段至P86第一段,找出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的表示方式。(1)有用功:无论是否使用机械,都必须要做的功。表示:W有(2)额外功:我们使用机械时,不得不克服机械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的功。表示:W额(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表示:W总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之间的关系为:W总=W有+W额3、例题1:小明用桶从楼下往楼上提水,他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哪些?4、例题2:P88第2题一台起重机将重为3600N的货物提高4m,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如果额外功是9600J,总功是多少?起重机所做的额外功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做演示实验,并分别计算不用机械直接向上提升物体做的功和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做的功。讲述提问: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它们用什么字母表示?点评学生的回答,并以生活的经验和刚刚的演示实验为例,分析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及它们的表示字母和关系。倾听学生回答并点评。巡视,然后点评学生代表的解题过程。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留意前后两次的读数有无变化。聆听并做笔记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聆听并做笔记思考、回答学生先在草稿上完成,然后分组交流,并派代表演示。让学生明白使用机械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用类比的方法时行解释,更方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教会学生利用三者的关系时行简单的计算,并在讨论中培养合作意识。四、机械效率1、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表示:η公式: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2、例题3:P86起重机把质量为0.5t的重物提升了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3.4×104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多少?g取10N/kg。3、常见的机械效率的大小:起重机一般为40%~50%,抽水机一般为60%~80%。4、例题4:P88第一题有没有机械效率为100%的机械?为什么?举例说明,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提高机械效率。结论:(1)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的。(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A、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B、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使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5、动手实验P87(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格。(2)按照上图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绳端的位置。(3)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4)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表格。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5)计算并分析实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3机械效率
上一篇:人教版物理八下12.3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下一篇: 12.3.1机械效率——斜面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